申請格式:城市名稱-公司名稱(電氣工程師行業職稱)
專注分享電力·電氣知識
目錄
第一篇??? 農村10kV配電站典型設計
第一章? 農村10kV配電站典型設計總體說明
1.1 技術原則概述
1.1.1 設計對象
1.1.2 運行管理模式
1.1.3 設計范圍
1.1.4 設計深度
1.1.5 假定條件
1.2 技術條件
1.2.1 關于配電站分類的說明
1.2.2 10kV配電站典型設計基本應用步驟
1.3 電氣一次部分
1.3.1 基本參數
1.3.2 主變壓器容量
1.3.3 電氣主接線
1.3.4 進出線規模
1.3.5 設備短路電流水平
1.3.6 主要電氣設備選擇
1.3.7 防雷、接地及過電壓保護
1.4 電氣二次部分
1.4.1 二次設備布置方案
1.4.2 保護及自動裝置配置
1.4.3 電能計量
1.5 土建部分
1.5.1 概述
1.5.2 標識板
1.5.3 主體建筑
1.5.4 總平面布置
1.5.5 排水、消防、通風、環境保護及其他
第二章?? 10kV配電典型設計(方案PB-1)
2.1 設計說明
2.1.1 總的部分
2.1.2 電力系統部分
2.1.3 電氣一次部分
2.1.4 電氣二次部分
2.1.5 土建部分
2.2 主要設備材料清冊
2.3使用說明
2.3.1 概述
2.3.2 電氣一次部分
2.3.3 電氣平面布置
2.3.4 土建(含暖通)部分
2.4 設計圖
2.4.1電氣主接線圖
2.4.2架空進線示意圖
2.4.3電纜進線示意圖
2.4.4電氣平面布置圖(電纜進線)
2.4.5電氣①~③剖面圖(電纜進線)
2.4.6變壓器間電氣剖面圖(電纜進線)
2.4.7低壓間電氣剖面圖(電纜進線)
2.4.8電氣平面布置圖(架空進線)
2.4.9電氣①~③剖面圖(架空進線)
2.4.10變壓器間電氣剖面圖(架空進線)
2.4.11低壓間電氣剖面圖(架空進線)
2.4.12土建平面布置圖(電纜進線)
2.4.13土建①~③立面圖(電纜進線)
2.4.14土建③~①立面圖(電纜進線)
2.4.15土建B~A側立面圖(電纜進線)
2.4.16土建A~B側立面圖(電纜進線)
2.4.17土建平面布置圖(架空進線)
2.4.187土建①~③立面圖(架空進線)
2.4.19土建③~①立面圖(架空進線)
2.4.20土建B~A側立面圖(架空進線)
2.4.21土建A~B側立面圖(架空進線)
2.4.22變壓器基礎剖圖、平面圖
2.4.23電纜溝剖面圖
2.4.24接地網平面布置圖
2.4.25下線桿側開關支架加工圖
2.4.26下線桿側避雷器支架加工
2.4.27配電站開關支架加工圖
2.4.28配電站穿墻套管加工圖
第三章? 10kV配電典型設計(方案PB-2)
3.1 設計說明
3.1.1 總的部分
3.1.2 電力系統部分
3.1.3 電氣一次部分
3.1.4 電氣裝置部分
3.1.5 土建部分
3.2 主要設備材料清冊
根據實際需求
3.3 使用說明
3.3.1 概述
3.3.2 電氣一次部分
3.3.3 電氣平面布置
3.3.4 土建(含暖通)部分
3.4 設計圖
3.4.1電氣主接線圖
3.4.2電氣平面布置圖(電纜進線)
3.4.3電氣①~③剖面圖(電纜進線)
3.4.4變壓器間電氣剖面圖(電纜進線)
3.4.5低壓間電氣剖面圖(電纜進線)
3.4.6電氣平面布置圖(架空進線)
3.4.7電氣①~③剖面圖(架空進線)
3.4.8變壓器間電氣剖面圖(架空進線)
3.4.9低壓間電氣剖面圖(架空進線)
3.4.10土建平面布置圖(電纜進線)
3.4.11土建①~③剖面圖(電纜進線)
3.4.12土建③~①剖面圖(電纜進線)
3.4.13土建B~A側立面圖(電纜進線)
3.4.14土建A~B側立面圖(電纜進線)
3.4.15土建平面布置圖(架空進線)
3.4.16土建①~③立面圖(架空進線)
3.4.17土建③~①立面圖(架空進線)
3.4.18土建B~A側立面圖(架空進線)
3.4.19土建A~B側立面圖(架空進線)
3.4.20變壓器基礎剖面、平面圖
3.4.21電纜溝基礎剖面圖
3.4.22接地網平面布置圖
第四章? 10kV配電典型設計(方案PB-3)
4.1 設計說明
4.1.1 總的部分
4.1.2 電力系統部分
4.1.3 電氣一次部分
4.1.4 電氣二次部分
4.1.5 土建部分
4.2 主要設備材料清冊
4.3 使用說明
4.3.1 概述
4.3.2 電氣一次部分
4.3.3 電氣平面布置
4.3.4 土建(含暖通)部分
4.4 設計圖
4.4.1電氣主接線圖
4.4.2電氣平面布置圖(電纜進線)
4.4.3電氣①~④剖面圖(電纜進線)
4.4.4高壓間電氣剖面圖
4.4.5變壓器間電氣剖面圖(電纜進線)
4.4.6低壓間電氣剖面圖(電纜進線)
4.4.7土建平面布置圖(電纜進線)
4.4.8土建①~④立面圖(電纜進線)
4.4.9土建④~①立面圖(電纜進線)
4.4.10土建B~A側立面圖(電纜進線)
4.4.11土建A~B側立面圖(電纜進線)
4.4.12變壓器基礎剖面、平面圖
4.4.13電纜溝剖面圖
4.4.14電纜溝剖面圖
4.4.15接地網平面布置圖
4.4.16母線窗口示意圖
第二篇?? 10kV柱上變壓器臺典型設計
第一章10kV柱上變壓器臺典型設計總體說明
1.1 技術原則概述
1.1.1 設計對象
1.1.2 運行管理方式
1.1.3 設計范圍
1.1.4 設計深度
1.1.5 假定條件
1.2 技術條件和設計分工
1.2.1 分類原則
1.2.2 技術條件
1.3 電氣一次部分
1.3.1 電氣主接線
1.3.2 主要設備選擇
1.3.3 電氣設備布置及安裝方式
1.3.4 防雷、接地及過電壓保護
1.3.5 其他要求
1.4 電氣保護部分
1.5 電桿及其他
1.6 典型設計應用步驟
1.7 柱上變壓器臺典型設計方案
第二章 10kV柱上變壓器臺典型設計(方案ZA-A)
2.1 設計說明
2.1.1 總的部分
2.1.1.1 本典型設計的適用場合
2.1.1.2 設計方案組合說明
2.1.2 電力系統部分
2.1.3 電氣一次部分
2.1.3.1 電氣主接線
2.1.3.2 短路電流計算
2.1.3.3 主要設備選擇
2.1.3.4 絕緣配合及過電壓保護
2.2 主要設備材料清冊
2.3 使用說明
2.3.1 概述
2.3.2 設計條件選定
2.3.3 土建部分
2.3.4 其他
2.4 圖紙部分
2.4.1 柱上配電變壓器電氣接線圖
2.4.2 柱上低壓綜合配電箱加工圖
2.4.3 10kV雙桿型變臺接地裝置施工圖
2.4.4 鐵件抱箍加工圖
2.4.5 電纜抱箍加工圖
2.4.6 墊鐵加工圖
2.4.7 10kV配電變壓器臺ZA-A-1方案桿型組裝圖
2.4.8 橫擔加工圖
2.4.9 避雷器橫擔加工圖
2.4.10 跌落熔斷器橫擔加工圖
2.4.11 變壓器臺架加工圖
2.4.12 配電箱臺架加工圖
2.4.13 10kV配電變壓器臺ZA-A-2方案桿型組裝圖
2.4.14橫擔加工圖
2.4.15 跌落熔斷器橫擔加工圖
2.4.16 變壓器臺架加工圖
2.4.17 配電箱臺架加工圖
2.4.18 10kV配電變壓器臺ZA-A-3方案桿型組裝圖
2.4.19 橫擔加工圖
2.4.20 避雷器橫擔加工圖
2.4.21 跌落熔斷器橫擔加工圖
2.4.22 變壓器臺架加工圖
2.4.23 配電箱臺架加工圖
2.4.24 10kV配電變壓器臺ZA-A-4方案桿型組裝圖
2.4.25橫擔加工圖
2.4.26 跌落熔斷器橫擔加工圖
2.4.27 變壓器臺架加工圖
2.4.28 配電箱臺架加工圖
第三章 10kV柱上變壓器臺典型設計(方案ZA-B)
3.1 設計說明
3.1.1 總的部分
3.1.1.1 本典型設計的適用場合
3.1.1.2 設計方案組合說明
3.1.2 電力系統部分
3.1.3 電氣一次部分
3.1.3.1 電氣主接線
3.1.3.2 短路電流計算
3.1.3.3 主要設備選擇
3.1.3.4 絕緣配合及過電壓保護
3.2 主要設備材料清冊
3.3 使用說明
3.3.1 概述
3.3.2 設計條件選定
3.3.3 土建部分
3.3.4 其他
3.4 圖紙部分
3.4.1 10kV配電變壓器臺ZA-B-1方案桿型組裝圖
3.4.2 橫擔加工圖
3.4.3 避雷器橫擔加工圖
3.4.4 跌落熔斷器橫擔加工圖
3.4.5 變壓器臺架加工圖
3.4.6 配電箱臺架加工圖
3.4.7 10kV配電變壓器臺ZA-B-2方案桿型組裝圖
3.4.8 橫擔加工圖
3.4.9 跌落熔斷器橫擔加工圖
3.4.10 變壓器臺架加工圖
3.4.11 配電箱臺架加工圖
3.4.12 10kV配電變壓器臺ZA-B-3方案桿型組裝圖
3.4.13 橫擔加工圖
3.4.14 避雷器橫擔加工圖
3.4.15 跌落熔斷器橫擔加工圖
3.4.16 變壓器臺架加工圖
3.4.17 配電箱臺架加工圖
3.4.18 10kV配電變壓器臺ZA-B-4方案桿型組裝圖
3.4.19 橫擔加工圖
3.4.20 跌落熔斷器橫擔加工圖
3.4.21 變壓器臺架加工圖
3.4.22 配電箱臺架加工圖
第三篇? 農村10kV箱式變電站典型設計
第一章農村10kV箱式變電站典型設計總體說明
1.1 技術原則概述
1.1.1 設計對象
1.1.2 運行管理模式
1.1.3 設計范圍
1.1.5 假定條件
1.2 技術條件
1.3 電氣一次部分
1.3.1 基本參數
1.3.2 主變壓器容量
1.3.3 桿上電纜T接點電氣設備配置
1.3.4 電氣主接線
1.3.5 進出線規模
1.3.6 設備短路電流水平
1.3.7 主要電氣設備選擇
1.3.8 設備布置
1.3.9 防雷、接地及過電壓保護
1.3.10 其他要求
1.4 電氣二次部分
1.4.1 保護
1.4.2 自動化
1.4.4 計量
1.5 土建部分
1.5.1 概述
1.5.2 標識板
1.5.3 箱體外觀
1.5.4 結構與基礎
1.5.5 消防及其他
1.6 典型設計應用步驟
第二章? 農村10kV箱式變電站典型設計(方案XB-1)
2.1 設計說明
2.1.1 總的部分
2.1.2 電力系統部分
2.1.3 電氣一次部分
2.1.4電氣二次部分
2.1.5 土建部分
2.2 主要設備材料清冊
2.3 使用說明
2.3.1 概述
2.3.2 基本方案說明
2.4 設計圖
2.4.1 160kVA落地箱變電氣主接線圖
2.4.2 160kVA臺架安裝箱變電氣主接線圖
2.4.3 電氣平面布置圖
2.4.4 電氣斷面圖
2.4.5 箱變基礎接地平、斷面圖
2.4.6 箱變基礎平面圖
2.4.7 箱變基礎斷面圖
2.4.8 箱變基礎構件做法
2.4.9 臺架安裝箱變外形及平面布置圖
2.4.10 臺架安裝箱變底座圖
2.4.11 臺架鐵件加工圖
2.4.12臺架安裝箱變桿上安裝示意圖
2.4.13桿上跌落式熔斷器安裝示意圖
第三章? 農村10kV箱式變電站典型設計(方案XB-2)
3.1 設計說明
3.1.1 總的部分
3.1.2 電力系統部分
3.1.3 電氣一次部分
3.1.3.2 桿上電纜T接點電氣設備配置
3.1.4 電氣二次部分
3.1.5 土建部分
3.2 主要設備材料清冊
3.3 使用說明
3.3.1 概述
3.3.2 基本方案說明
3.4 設計圖
3.4.1 200kVA箱變電氣主接線圖
3.4.2 250kVA箱變電氣主接線圖
3.4.3 315kVA箱變電氣主接線圖
3.4.4 電氣平面布置圖
3.4.5 電氣斷面圖
3.4.6 箱變基礎接地平、斷面圖
3.4.6 箱變基礎平面圖
3.4.8 箱變基礎斷面圖
3.4.9 箱變基礎構件做法
第四章? 農村10kV箱式變電站典型設計(方案XB-3)
4.1 設計說明
4.1.1? 總的部分
4.1.2? 電力系統部分
4.1.3? 電氣一次部分
4.1.4 電氣二次部分
4.1.5 土建部分
4.2 主要設備材料清冊
4.3? 使用說明
4.3.1? 概述
4.3.2 基本方案說明
4.4? 設計圖
4.4.1 400kVA終端型箱變電氣主接線圖
4.4.2 500kVA終端型箱變電氣主接線圖
4.4.3 500kVA環網型箱變電氣主接線圖
4.4.4 630kVA終端型箱變電氣主接線圖
3.4.5 630kVA終端型箱變電氣主接線圖
4.4.6 電氣平面布置圖
4.4.7 電氣斷面圖
4.4.8 箱變基礎接地平、斷面圖
4.4.9 箱變基礎平面圖
4.4.10 箱變基礎斷面圖
4.4.11 箱變基礎構件做法
4.4.12 柱上真空斷路器安裝示意圖
第一篇??? 農村10kV配電站典型設計
第一章? 農村10kV配電站典型設計總體說明
1.1 技術原則概述
1.1.1 設計對象
農村10kV配電站典型設計適用于農村中低壓配電設施改造升級。
1.1.2 運行管理模式
10kV配電站典型設計按無人值班設計。
1.1.3 設計范圍
10kV配電站典型設計的設計范圍是由10kV下線側至配電站以內的電氣及土建部分,與配電站相關的防火、通風、防洪、防潮、防塵、防毒、防小動物和降噪等設施。
本典型設計不涉及系統繼電保護專業、系統通信專業、系統遠動專業的具體內容,在實際工程中,需要根據配電系統情況具體設計??深A留擴展接口。
1.1.4 設計深度
10kV配電站典型設計的設計深度是初步設計深度,可用于實際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設計階段。
1.1.5 假定條件
海拔高度:≤1000m;
環境溫度:-30~+40
最熱月平均最高溫度:35
污穢等級:Ⅲ級;
地震烈度:按7度設計,地震動峰值加速度0.1g,地震特征周期為0.35s;
洪澇水位:站址標高高于50年一遇洪水水位和歷史最高內澇水位,不考慮防洪措施;
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
腐蝕:地基土及地下水對鋼材,混凝土無腐蝕作用。
1.2 技術條件
10kV配電站典型設計各方案技術條件見表1-1。
表1-1????? 10kV配電站典型設計方案技術條件
方案 | 變壓器(kVA) | 電氣主接線 | 主要設備選擇 | 進出線回路數 |
PB-1 | 80kVA及以下(油浸式變壓器) | 高壓側:單母線 低壓側:單母線 | 低壓側:固定式開關柜 | 高壓側進線:1回 低壓側出線:2回 |
PB-2 | 100~400kVA(油浸式變壓器) | 高壓側:單母線 低壓側:單母線 | 低壓側:固定式開關柜 | 高壓側進線:1回 低壓側出線:4回 |
PB-3 | 500~800kVA(油浸式變壓器) | 高壓側:單母線 低壓側:單母線 | 高壓側:真空斷路器開關柜 低壓側:固定式開關柜 | 高壓側進線:1回,出線1回 低壓側出線:8回 |
1.2.1 關于配電站分類的說明
10kV配電站典型設計方案分類按10kV進線方式、主變壓器容量進行劃分。
1.2.1.110kV進線方式
按10kV進線方式,可分為架空進線、電纜進線兩種。
1.2.1.2主變壓器容量
本設計根據變壓器容量分為:80kVA及以下、100~400 kVA、500~800kVA三種基本形式。
1.2.2 10kV配電站典型設計基本應用步驟
工程設計中要結合站址周圍的實際情況,在不影響功能和投資的情況下優化調整總平面布置。
使用者要想在實際工程設計中使用好本典設方案,宜遵守以下使用步驟:
① 根據批復的站址位置提出勘測任務書。
② 根據具體工程可研批復規定的配電站規模、型式,結合各工程外部特性在典型設計中找到最為接近的做為基本方案。
③ 明確基本方案后,根據站址區域地形、出線方向、進站道路及周圍環境等外部條件尋找相應部分,對不適應部分進行修正后再拼接。
④ 根據電網規劃及負荷發展進行短路計算。
⑤ 根據線路最大輸送容量,核對假定的設備額定電流。
⑥ 根據地區電力網絡現狀及規劃,補充通信及繼電保護設計。
⑦ 根據站址區域污穢等級調整設備外絕緣爬距。
⑧ 根據勘測水文氣象資料補充豎向布置、給排水、地基及基礎設計。
⑨ 根據所有外部條件調整圖紙、設備清冊,完善典設中未涉及或假定的技術條件,完成工程設計。
具體工程還應注意補充以下典型設計未包括內容:電力系統要求、站址地理、地質情況,進出線走廊規劃、防洪排水以及當地交通供水等公共服務設施情況等。
1.3 電氣一次部分
1.3.1 基本參數
額定電壓:高壓側為10kV;低壓側為0.4kV。
高壓側設備最高電壓為12kV。
1.3.2 主變壓器容量
本典型設計采用的變壓器容量為800 kVA及以下,具體分為80kVA及以下、100~400kVA、500~800kVA三種基本形式。
1.3.3 電氣主接線
1.3.3.110kV配電站的電氣主接線應根據配電站的規劃容量,線路、變壓器連接元件總數,設備選型等條件確定。
1.3.3.210kV采用單母線。
1.3.3.30.4kV采用單母線。
1.3.3.410kV設備短路電流水平:25kA/2s。
1.3.4 進出線規模
10kV進線1回。
0.4kV出線可根據實際情況設置。
1.3.5 設備短路電流水平
10kV電壓等級設備短路電流水平為16~25 kA/2s。
10kV真空斷路器額定短路電流≥20 kA。
0.4 kV電壓等級設備短路電流水平根據實際系統情況計算選擇。
1.3.6 主要電氣設備選擇
1.3.6.110kV開關柜
本典設10kV開關柜選用真空斷路器開關柜,具體技術要求如下:
① 真空斷路器開關柜選用優質真空斷路器開關,操動機構一般采用彈簧儲能機構。
② 開關柜根據環境條件不同可配置溫濕度控制器。
③ 進線柜、出線柜額定電流為630A及以下。
④ 進線開關柜應配置電纜故障指示器。
⑤ 所有開關柜體都應安裝帶電顯示器,要求帶二次對相孔。
⑥ 進線開關柜都應安裝氧化物避雷器。
⑦ 電纜頭選擇630A及以下電纜頭,并應滿足熱穩定要求。
⑧ 開關柜應具備“五防”閉鎖功能。
⑨ 真空斷路器開關機構可為手動或電動。
1.3.6.2主變壓器
① 變壓器應選用節能環保型(低損耗、低噪聲)產品,接線組別采用Dyn11。
② 獨立戶內式配電站采用油浸式變壓器,大樓建筑物非獨立式站或地下式配電站內變壓器應采用干式變壓器,本設計以油浸式變壓器為例,施工時應結合具體情況。
③ 單臺油浸式變壓器容量不宜超過800kVA。
④ 本設計考慮鄉鎮供電半徑較小地區,變壓器額定變比采用10.52×2.5%/0.4kV。
1.3.6.3低壓開關柜
① 低壓開關柜選用固定式低壓成套柜。
② 低壓開關柜的進線開關宜采用框架式斷路器,要求有瞬時脫扣、短延時脫扣、長延時脫扣三段保護,宜采用分勵脫扣器,不設置失壓脫扣。出線開關采用具有短路、過流、過電壓、缺相、剩余電流動作等保護功能的多功能塑殼斷路器。
1.3.6.4無功補償電容器柜
① 無功補償電容器柜應采用無功自動補償方式,具有三相、單相混合補償方式。
② 補償容量按單臺變壓器容量20%~40%配置,可按三相、單相混合補償方式,保證用電高峰時功率因數達到0.95以上。
③ 低壓電力電容器采用自愈式電容器,要求免維護、無污染、環保;過電流1.3IN,浪涌電流200IN。
1.3.6.5電氣平面布置
10kV單母線接線、0.4kV單母線接線,按單列布置。
1.3.6.6導體選擇
短路電流水平為25kA/2s,按發熱及動穩定條件校驗,10kV主母線及進線間隔導體選630A及以下。10kV開關柜與變壓器高壓側連接電纜須按發熱及穩定條件校驗選用。
低壓母線最大工作電流按變壓器容量、發熱及動熱穩定條件計算選擇。
1.3.7 防雷、接地及過電壓保護
1.3.7.1防雷設計應滿足GB50057-1994《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2000年版)》的要求。
1.3.7.2采用交流無間隙金屬氧化物避雷器進行過電壓保護。
1.3.7.3配電站交流電氣裝置的接地應符合DL/T621-1997《交流電氣裝置的接地》要求。配電站采用水平和垂直接地的混合接地網。接地體的截面和材料選擇應考慮熱穩定和腐蝕的要求。配電站接地電阻、跨步電壓和接觸電壓應滿足有關規程要求。接地網建成后接地電阻實測值應不大于4Ω,具體工程中如接地電阻不能滿足要求,則需要采取降阻措施,使之能達到規程要求。配電站內所有電氣設備外殼、電纜支架、預埋件均應與接地網可靠連接,凡焊接處均應作防腐處理。接地體采用熱鍍鋅材料。
1.3.7.4電氣裝置過電壓保護應滿足DL/T 620—1997《交流電氣裝置的過電壓保護和絕緣配合》要求。
1.4 電氣二次部分
1.4.1 二次設備布置方案
每臺變壓器低壓側裝設配電檢測儀或多功能電能表。所有二次設備布置在各自開關柜內。
1.4.2 保護及自動裝置配置
元件保護配置原則如下:
1.4.2.1400kVA及以下變壓器10kV進線側裝設跌落式熔斷器,用于變壓器保護。
1.4.2.2500~800kVA變壓器10kV高壓進線柜內不設保護,出線柜內裝設真空斷路器,配備直流電源,采用微機保護裝置,用于保護變壓器。
1.4.2.3低壓側短路和過載保護利用斷路器自身具有的保護特性來實現。
1.4.2.4變壓器0.4kV低壓側配置能記錄電氣運行數據和控制無功投切功能的配變終端裝置。
1.4.3 電能計量
1.4.3.1配電站內根據實際需要配置電能計量裝置,電能計量裝置的選用及配置滿足DL/T448—2000《電能計量裝置技術管理規程》規定。
1.4.3.2計量方式依據系統中性點接地方式確定:
① 中性點絕緣系統采用三相三線計量方式。
② 中性點非絕緣系統采用三相四線計量方式。
1.4.3.3選用電子式多功能計量表,就地安裝在開關柜二次儀表室內。
1.4.3.4計量柜或互感器柜的設置根據一次主接線選擇。
1.4.3.5計量二次回路不得接入與計量無關的設備。
1.5 土建部分
1.5.1 概述
1.5.1.1站址場地
① 站址應接近負荷中心,滿足低壓供電半徑要求。
② 站址宜按正方向布置,采用建筑坐標系。
③ 土建按最終規模設計。
④ 設定場地設計為同一標高。
⑤ 洪澇水位:站址標高高于50年一遇洪水水位和歷史最高內澇水位,不考慮防護措施。
1.5.1.2設計原始資料
站區地震動峰值加速度按0.1g考慮,設計風速30m/s,地震作用按7度抗震設防烈度進行設計,地震特征周期為0.35s,地基承載特征值f
1.5.2 標識板
國家電網公司制定的“標識板”設計方案,在具體工程設計時必須采用。
1.5.3 主體建筑
1.5.3.1獨立主體建筑
主體建筑設計要具有現代建筑氣息,建筑造型和立面色調要與周邊人文地理環境協調統一,外觀設計應簡潔、穩重、實用。對于建筑物外立面,應避免使用較為特殊的裝飾,如玻璃雨篷、通體玻璃幕墻、裝飾性欄柵、半圓形房間等。
1.5.3.2非獨立主體建筑
建筑設計要滿足現代建筑要求,外觀設計應簡潔、穩重、實用。應注意設備運輸、進出線通道、防雷、外觀等與主體建筑的配合與協調。
1.5.4 總平面布置
1.5.4.1獨立主體建筑
工程的總平面布置,其布置應滿足生產工藝、運輸、防火、防爆、環境保護和施工等方面的要求,進行統籌安排,合理布置,考慮機械作業通道和空間,檢修維護方便,有利于施工。同時要考慮有效的防水、排水、通風、防潮與隔聲等措施。
1.5.4.2非獨立主體建筑
除滿足1.5.4.1條外還應滿足以下要求:對于設在建筑本體內的,宜設在地上層面,并應留有設備運輸通道;當條件限制且有地下多層時,應優先考慮地下負一層,不應設在地下最底層;不宜設置在衛生間、浴室或其他經常性積水場所的下方;同時要考慮有效的防水、排水、通風、防潮與隔聲等措施;配電站不宜設置在有人居住房間的正下方。
1.5.5 排水、消防、通風、環境保護及其他
1.5.5.1排水
宜采用自流式有組織排水,設置集水井匯集雨水,經地下設置的排水暗管,有組織地將水排至市政雨水管網中。
1.5.5.2消防
采用化學滅火方式。
1.5.5.3環保
配電站噪聲對周圍環境影響應符合GB3096--1993《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的規定和要求。
1.5.5.4通風及其他
10kV配電站宜采用自然通風,應設事故排風裝置,土建基礎設計應充分考慮防潮措施;裝有SF6設備的配電裝置室應裝設強力通風裝置,風口設置在室內底部,宜設置獨立的排氣通風裝置,其裝置可由運行人員自主控制,并應充分考慮防潮、防洪、排水等措施。